李姓名人及历史人物,李姓名人

1933年10月,在加入红军前,李锡周是共青团兴国县桐溪乡的支部书记、县城区政府土地委员。如果从1928年冬被秘密吸收为农协会员算起,其时的李锡周已参加革命工作五年了。

由参加红军和八路军后的前十年,李锡周一直在中央军委直属单位和八路军总部工作。1934年10月14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中央红军开始撤出中央苏区。尽管罹患痢疾已有数月,但李锡周坚持跟随队伍转移长征

病是在长征途中,一天天走好的。在《我的回忆》一书中,身为中央军委直属工兵营分总支书记的李锡周,详尽回忆了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突破乌江,赤水迂回,北渡长江(金沙江),以及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夹金山),过草地(若尔盖草原)的艰难历程,直到1935年10月中旬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间有了第二次合作。在此期间,李锡周与兴国老家的父母有了通信联系。他的第一封信是在陕西省泾阳县寄出的,“我还在做原来的买卖”。随信,李还给父母寄去了五块光洋。1939年冬,在山西省武乡县,李锡周再次与父母中断了联系。

其时,正是抗日战争的艰难时节。1942年5月,日军出动两个师团的兵力,对八路军前总和中共北方局所在的晋东南地区进行“铁壁合围”。抗战八年,李锡周回忆,那次扫荡“最凶”。5月25日下午2时许,正在北方局党校学习的李锡周,亲眼目睹了指挥突围的左权,在敌机轰炸中以身殉国的全过程。在李锡周《忆左权将军》一文中记述了事发经过:轰、轰、轰几发炮弹呼啸着飞来,在山梁上爆炸,随着硝烟散去,左权将军的身影在我们眼前消逝,跟着他的几名参谋人员、警卫人员也看不见……我们意识到将会发生不幸,便不顾一切地奔向山岗……有的同志已躺在血泊之中,左权将军躺在小路旁,右手抚在腰间他最喜爱的左轮枪上,身边的山土和小草已被他的鲜血染红……将军为国捐躯殉职了!这时敌人扫射更猛,枪炮声更紧……我们几个人只好满怀悲愤,折来树枝和野花掩蔽左权同志遗体,摘下左权将军的手枪,继续向突围的方向冲去……

1943年2月底,为了充实基层,加强部队建设,结束党校学习的李锡周被分配至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所辖的冀豫抗日义勇军工作,多次参加反扫荡的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1950年11月,新中国成立已有一年,刚结束在湖北靳春剿匪工作,李锡周再次给老家写了一封信。距离上次给家中去信已过十年,不知父母是否健在的李锡周,这一次把信寄给了兴国县县政府,“如我家还有人在,请代为转交;如已无人,请将信寄回”。

让李锡周“很高兴”的是,不久后他便收到回信,“父母、弟妹均健在”。离家二十多年(从参加革命工作算起)的李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乡。

坐在家乡亲友接二连三款待的席宴间,李锡周即高兴又心生悲凉,“他们(亲友们)纷纷向我打听亲人的消息”……在“苏区模范县”兴国县的桐溪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期间参加红军的李姓族人超过100人,至1950年,只有李锡周一人返回了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李锡周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1军211师631团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海军西营基地(湛江)干部部部长、海口水警区政治委员、南海舰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因身体原因,1966年2月离职休养。

还是在离休前,回乡联系干休所期间,李锡周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还冒雪爬上了井冈山。这是李锡周第一次上井冈山。

在《我的回忆》中,李锡周写到,“我彷佛又回到了红军打游击、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年代,彷佛又置身在风餐露宿、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现在革命成功了,他们却英勇地倒下了,无声无息地倒下了。不知道后人还记得他们吗?”

离休后,李锡周住在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的儿子李进回忆,父亲闲暇时喜欢到院子里的空地去种种菜,“不能让地荒着”。

2004年12月6日,李锡周在长沙逝世,安葬于湖南革命陵园,终年93岁。

编辑插嘴

湖南革命陵园是革命先烈英灵栖息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现已放宽服务对象,不限于烈士、名人,可接纳更多的英灵栖息。同时提供点灯、敬献鲜花等代客祭扫服务。联系电话:0731-85096321或13874801138。

点击在线免费取名天赐佳名网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88.com/1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