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闫家谱,真正闫家谱

  清末民初沛县四大家族之首阎氏家族的形成

  一、古沛阎氏的由来

  清末民初在沛县最有名望的四大家族是阎、赵、封、张。沛县阎氏来自于山西太原,明洪武末、永乐初太原人氏阎诚经商来沛,落户古沙河镇。并在此娶妻生子繁衍子孙。阎仲祥为阎诚独子。仲祥生有才、有德二子。阎有德育有五子,分别为春、斌、槐、威、芳。他们被阎氏族人称为老五门。五门之中尤其是二门阎斌系下人丁兴旺。阎斌生:勇、道、逊、迪、选。这五门被阎氏族人称为少五门。其他各房虽有各自发展,但不如该支系人烟兴旺。就这样,古沛阎氏经过五代人的发展,逐步称为了沛县望族。阎氏家族也由古沙河镇沿着泗水向西、向东发展。阎氏子孙读书进科,乡国两庠济济著名,延及八世。

  二、东门老四房形成

  阎氏少五门长房阎勇,太学生。生而奇伟,以国子生入京师三年。不乐仕进,归而营家,家业遂饶。自阎勇开始,该支阎氏已从古沙河镇发展到泗水沽头上闸、中闸之间。时间为明弘治年间嘉靖三十二年丙辰春,徐淮大饥,朝廷以少司寇吴鹏来赈。是时,沛人相食而因缺县令,灾情未能及时上报。吴鹏过沛,诸生议乞赈而未发。阎勇逆谒之官河上,曰:“即不赈沛,靡孑遗矣。矫诏之义,不可令长儒独有千古。”吴鹏骇而许。即泊舟驻阎勇家中,矫诏尽出邑仓中粟以赈。不足,阎勇悉出藏囤五百,为富者倡。吴鹏赞之并推荐他做官,阎勇因不乐仕途,坚决请辞。

  阎勇生有三子,老三名环,字文泉,庠生。勤学博闻,惟性峻洁。高颅丰额,紫髯可尺,遇后生俨然以师。当面叱人过,须髯俱动,然事后辄忘去,常以洒脱自许。负才志阔,老益善饮,教授于丰乡及兰陵褚家。

  阎环生三子:思忠、思默、思讷。思忠居小闸,思默居官河之东,思讷随父居馆舍。阎思讷,字景文,增广生。后随父志,做私塾先生。教授于古兰陵褚家。以父亲门人之子为门生。培养出了明朝浙直巡盐御史褚德培。阎世为师,褚世为弟子。在当时传为佳话。

  阎思讷生阎尔梅、阎尔羹、阎尔鼎兄弟三人,其中阎尔梅在历史上最为有名。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天生耳大,白过于面,故于清顺治16年逃避清廷缉捕时,自号白耷山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明亡后加入史可法抗清阵容,后参加山东榆园起义军反清,失败后逃亡各地,反清之志至死不改。与遗民顾炎武傅青主等志同道合,友谊深厚。与万寿祺并称“徐州二遗民”,其人其诗,当时声望均高,《清史稿》有其传记。阎尔梅生于1603年卒于1679年,卒年77岁。

  阎尔梅生阎炅、阎焸。阎炅,字奏云,庠生。善诗赋,被钟山纪伯紫推为泗上名士第一。强年而卒,遗稿病中焚之。阎焸,字秩东,号宣亭。二子皆随父志,负才而不仕清。

  阎焸生四子:圻、封、坚、城。族人称之为东门老四房。老四房长房阎圻,字坤掌,亦字千里,号泗山。康熙四十八年乙丑联捷选翰林院吉士。次子封,字千秋,岁贡生。三子坚,字千寻。四子城,字,千仞。

  三、东门少四房的形成

  在古沛该支阎氏中,老四房圻、封、坚、城兄弟四人中,二房阎封系下人丁最为兴旺。阎千秋有四个孙子,分别为:文渊、文源、文瀞、文池。这四房在该支阎姓中称为少四房。少四房分家,长房阎文渊,字涤斋,庠生。分居丰县三座楼、阎集。二房文源,分居丰县西阎庄。三房文瀞分居阎寨。四房文池,分居阎岔楼。这四房主力,代表古沛阎氏老南房,演绎着阎氏家族的发展史。

  少四房在这支阎姓家族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在老四房之后,阎家发生了两大事件,使得其他支房的发展受到影响。

  1、“华严寺事件”对阎古古长子后人的影响。

  阎古古的长子长孙阎垏生一子名阎镈,字有年,太学生。生六子,人丁之旺超过少四房。

  阎古古的二弟阎尔羹生有两个儿子,长子阎曦,字御九。次子阎明,字,华始。阎明又生二子,长子阎墉,次子阎垐。阎垐生阎钤,字效臣。按亲近远疏关系,阎镈和阎钤是一太爷爷的兄弟。

  明崇祯年间,阎古古在沛县华严寺庄购置一处住宅,居城东南八里,后发展成为东阎集。清顺治七年,阎古古又在沛城西十五里王庄购住宅,营建汧罝草堂,后发展成西阎集。阎氏族人将习惯称这两地分别为东兴集和西兴集。

  由于阎古古反清逃亡,当年长子寄于淮安,次子寄于河南虞城乔集。后长子归沛居东兴集。其孙阎镈承祖业居东兴集。次子落籍于河南虞城。由于阎古古的西迁,其弟弟阎尔羹也随之西迁。在西兴集西南不远处买地建庄,后称之为阎庄,阎钤也随祖居于阎庄。两地相距三十里余。

  华严寺庄濒临微山湖,土地肥沃,物产富饶。阎钤用旧业家产的一半,在华严寺附近购置良田,雇人耕种,收取地租。乾隆初年,阎钤来东兴集收租督获,阎镈的仆人谭凤招众赌博,阎钤也参与其中,最后阎钤输了四千。第二天,谭凤等人找阎钤追要赌债,阎钤怒而西归。行至沛城,遇不良之友萧义合。萧义合见阎钤一脸怒气,行走匆匆。急忙问:您遇何事气成这样?阎钤默然无语。萧义合邀阎钤进茶肆一叙,阎钤向萧义合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萧义合听完阎钤的讲诉,对阎钤说:这事我给你出个主意,保你一解心中之怨,日后可不要忘记我的功劳。

  此时,天下反清案件屡发,曾静之狱案刚完,杭州汪景褀、查嗣庭又以诽谤被诛杀。朝廷汹汹,方疑天下皆有背叛之心。

  依据这种形势,萧义合建议阎钤采取送访信的形式,告阎镈图谋不轨。阎钤犹豫地问萧义合,如若日后被查,与事实不合,该如何?萧义合答曰:这事就象热鏊子翻饼,等被发现,饼则焦枯矣!

  于是阎钤写下访文:访得华严寺庄阎某招纳亡命之徒,多积粮草。大将谭凤造盔甲,裁缝刘三做军装,图谋不轨。萧义合怀揣访文离开,出门遇见前往山东送信的邮差,萧义合谎称自己是山东郯城的张德功,邀邮差喝酒,并将邮差灌醉,假称借观封筒,将访文装入封筒之内。邮差将官文送至济南,官府发现访文,惊骇万分,移文密会徐州守。州守亦张皇无措,因同副戍州及铜山尹诸人,率兵千人,夜至华岩寺。

  官兵砸门,谭凤应门。徐州守问:你何人?应曰:谭凤。徐州守笑曰:这就是所谓的大将谭凤?谭凤愕然,数官入厅,坐问谭凤:汝主人何在?谭凤回答:主人卧病未起。徐州守大怒曰:强起之,死且不恤,何有于病!

  这时,金戈铁马,攘扰里閈间,老少惊疑,妇孺啼呼。阎镈抱病强起,毡笠裹头,被两人架出。州守厉问:你是阎镈吗?阎镈有气无力答曰:是。又问:家有叫刘三的人吗?阎镈答曰:有,是家里的衣工。州守观几个人的状态,争取其他官员说:这些人不伦不类,不象图谋不轨之人。再问阎镈可有怨敌?阎镈回答:监生僻处乡隅,足不出户,限不任受德,也不受任怨。州守说:你必有怨仇之人,被人诬陷而不知,将薄录之所有,以验虚实怎么样?阎镈答:听命!官兵将阎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搜查一遍,也没找到访文中所言武器盔甲和军服,收兵撤去。阎镈唯恐再有事发,令六个儿子,连夜外逃避难。

  州守归,逮邮差,严刑拷打,肉脱骨现。又捕郯城张家百人,械系累累。而真正祸首阎钤此时却置身事外。

  老四房之中的四房阎城生有一子叫阎大镛,字宏殾。善经营,家大业大,娶妻四房,育有六子,人丁也超过了少四房。按班辈,阎大镛和阎镈是个老爷爷的,和阎钤是一个太爷爷的。阎大镛居阎花山,离阎钤居住的阎庄较近,两人关系相对密切。阎钤常出入于阎大镛家中,或饮酒,或赌博。家丁刘二做过县衙役,偶失礼于阎钤,常遭阎钤叱辱,心衔恨而无以发。阎钤来花山,独宿西厅,刘二窃窥之。阎钤方对灯自语,自语之事,正是送访阎镈谋反之事。这下被刘二听得清清楚楚。刘二蹑足出,明日来县城,遇在县衙当差的旧同事,随将阎钤送访之事告诉该衙役。

  此时,阎钤已离开花山,来到阎世显家中。阎世显为何人?阎世显讳陈锡,字世显,詹事府主薄。他父亲是老四房的长房阎圻。

  阎钤在阎世显家中午饮之后,秉烛为“叶子戏”,玩到酣处,阎钤脱冠于几案。这时门丁来报,门外有催租之吏欲见阎钤。阎钤很不耐烦地说:见我何为?我官租完久矣!随弃戏不冠而出。两衙役见阎钤出来,步月东去,且喁喁私语不可辩。阎钤从其后,行至庄东高埠处,突出数十人,将阎钤挟持而去。至县衙刑讯,阎钤供出了主谋萧义合。数日后在夏镇将萧义合逮捕。官兵械系萧义合让邮差辨认,是否为郯城张德功,邮差见萧义合,踉跄而起,直前将萧义合的耳朵咬住:杀我者,此贼也!至此“华严寺”反清案真相大白。萧义合被斩首示众,阎钤被押解于苏,死于押解途中。阎镈最后虽洗去不白之怨,但其六子却因此破家而逃,自今尚有四门不知下落。

  2、《俣俣集》案对老四房中三房、四房后人的影响。

  圻、封、坚、城这老四房中,长房阎圻,老来得子,因其妻姓陈,故为其子取名为陈锡,字世显。陈锡生师潞、友汾、守溪、文津四子。老二房阎封,字在鲁。生文渊、文源、文瀞、文池四子。因为潞、汾、溪、津四人要比渊、源、瀞、池小很多,所以族人习惯将渊、源、瀞、池这四支称为少四房。

  老四门三房阎坚生阎士金。四房阎城生阎大镛,字宏殾,庠生。著有《俣俣集》、《蓬櫂吟》诗集。阎大镛和阎士金原本叔伯兄弟,但《俣俣集》反清案就发生在他们二人身上。

  阎大镛四岁丧父,及长博学能诗,然性刚猛不能容物。从弟士金,素狂悖,所为多不法。阎大镛平时对阎士金的所作所为有些看不惯,对其态度也不友好,有时很是苛刻。为此士金怏怏不快,欲与为难而无以发。阎大镛多内宠,而以颜色擅专者居东楼上,家人不敢直呼其名,背地里称其为“东楼上”。

  乾隆初年,为方便百姓纳税,征岁课用活串,而弊端亦因此生。一天,阎大镛让门客去县城缴纳岁课所欠尾款,门客还没出门,“东楼上”的丫鬟下楼,吩咐门客为“东楼上”捎买物品,却又不给购物费用。门客恐得罪“东楼上”,就用缴纳岁课的钱为其购买物品而返。并以岁课全清报。“东楼上”只管取门客捎带物品,却不问购物钱从何而出。阎大镛不知“东楼上”购物,只知岁课皆完。

  过了一段时间,县吏催钞者至,阎大镛责问门客,客惧其言之岐,而又不敢直陈东楼事,则固以为全完。县吏一再至,而门客已谢病离去。阎大镛以为户书之忘销其串,于是殴县吏,且将控县令重征。县令荆亦怒,为户书之忘销串,且为数甚微,惧贻四察累,私嘱人请和。而阎大镛执不可私和,幡然北上,进京告状。北行至滹沱河,后因其母病重而返。刚一到家,就被衙役逮捕,械系而去。

  阎大镛当初北上告状,不和亲友商量,也不告诉家人,弃母病而不顾,县令闻之大骇。于是找阎士金商量先发制人之策,这时阎士金在县里过医官,素来仰县令之鼻息。又因和族众有田产之争,于是士金献计谋于县令说:阎大镛有《俣俣诗集》,语多忌讳,此集可以敌阎大镛告状之事。

  县令恐怕《俣俣诗集》乱语只是误传。阎士金进一步劝说县令:阎大镛北上告状已不可测,而阎氏老四房之后世显、在鲁与大镛最为和睦,大镛角之,两人犄之,公其为鹿已乎?县令惧曰:“且为奈何?”士金曰:“仆与若辈虽同堂兄弟,实怨殸也。吾为公计,兼自为计,可乎?”荆曰:“若何而可?”曰:“昔我曾王父破家起义,入济南狱,后虽逃免,至今孙曾揣揣,惟恐旧案复发。何不竟详为某人后,至今犹怀不轨,则一网打尽”荆曰:“将若,子何独为解?”士金解脱,谓:“三子不从,逃亡在外,援自首免罪例,为吴太伯不亦可乎?”荆曰:“诺。”遂具详禀揭,所以阎大镛北返刚一大家,就被县衙逮去,解送铜山狱。

  阎氏族人,大小战惧,全有延颈就死之心。亲知畏祸,莫能慰问,咸以赤族之祸可翘首待。详文至苏,抚军庄有恭,知阎尔梅反清案始末,因而斥驳之。

  士金恟惧,恐其步“华严寺案”中的阎效臣之后尘,夙知阎大镛之诗讽刺时事,无忌讳。于是攫其集以付县令。县令又将《俣俣诗集》呈交江苏学使刘墉。刘墉得此集摘集中“躬耕学苟全”一语上奏乾隆皇帝,称大镛抗粮拒差,诬官逃走。

  乾隆准刘镛所奏,责令两江总督高晋彻查此案。

  一奏而谕,依谕再审再奏,最后阎大镛被乾隆朱批问斩。县令李棠也被削官发回原籍。乾隆对阎大镛案,还算仁慈。两江总督上奏:依江南吕留案办,株连九族。而乾隆只杀了阎大镛。《俣俣集》案造成阎士金迁居河南,其后人因祸而灭门。阎大镛七个儿子,也因此案,破家外逃。所以该支阎氏老四门之后,以少四房最为稳定,成为家族繁荣的主力军。

  四、三河尖阎氏庄园的形成

  在阎氏少四房中,二房阎文源,字希邵,岁贡生。生五子,长子阎凭,字蔼吉、号心山,岁贡生,著有《印雪诗草》。次子阎慤,字素贞,亦字仲榖。三子若愚,字钝亭,太学生。四子绍悃,字幅亭。五子兆悛。老三阎若愚生维衸、维祬。长子维衸生合增、顺增、仁增(为人)、復增(依人)、犹人、治增(倚人)、益增(杞人)七子。老大阎合增,太学生,守备营勇营,其父、其祖父因此增诰武德骑尉。这兄弟七人除老五犹人少亡外,弟兄六个在其父亲阎维衸的带领下,大力发展产业,除农业以外兼营糟坊和油坊,称为丰县王五楼一带有名的地主。

  清咸丰元年,黄河决口于丰县蟠龙集,沛县被淹,大批居民流离失所,外逃谋生。黄水退后,沿微山湖岸出现大面积荒芜田地,山东难民大量涌入,抢占土地,打团事件不断发生。沛县县衙开始发布公告,号召原住居民归乡复业,有钱大户购买退水后的湖田,这样就出现了一大批“领户”。西阎庄阎家兄弟六人也正需分家,扩张经营。老大阎合增打算去老阎家的发祥地沙河镇一带做“领户”。老二阎顺增很支持老大的想法,对老大表态,你们外出创业,成功了就再为阎家创下一份家业,失败了就回来,老家有我一口饭吃,就有你们的饭吃。就这样,阎合增就带着老四復增、老七益增,兄弟三人离开丰县西阎庄,迁居沛县三河尖。

  兄弟三人来到三河尖,第一次领地五顷。善于经营地阎合增领地后,雇佣和收留从山东嘉祥郓城巨野等县难民五十余户,做阎家的佃户和长工,为阎家开垦五顷领地。阎合增兄弟三人领地后,连续两年大丰收,奠定了阎家在三河尖立足的基础。

  阎氏三兄弟在三河尖创业成功后,又领地十三顷,使其耕种土地达到了十八顷。沛县县衙,另外对张阎、张、刘、渠四大领户下拨宅基地两顷,供他们建房使用。这样阎合增就做起了三河尖阎氏庄园的第一代庄主。

  几年后,渠、刘两家因经营管理不善,将领地十顷,以及宅基地房产都转卖给了阎家,阎家产业进一步扩张。并在三河尖开设了糟坊,在离山河尖东南一里多的张庄开设了油坊。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粮食加工业和商业经营。三河尖庄园初具规模。

  兄弟三人就此在三河尖娶妻生子,繁衍子孙。老大阎合增生锐针、锐纷、锐钰三子。锐针生湘亭一子。老三锐钰生汉亭、浚亭、淦亭、沣亭、渁亭五子。其中长子过继给锐纷。

  随大哥阎合增来沙河尖的老四阎復增生锐琨,锐琨生渭亭、海亭。老七阎益增生锐锋,锐锋生澜亭、涧亭。

  阎合增的大儿阎锐针,秉承父教,深知阎家创业之艰难,接管阎氏庄园后,亲身恭维,处处小心。农忙之时,以椅为床,随时解决问题。成了兢兢业业的三河尖庄园的第二代庄主。

  在他的带领下,全家齐心协力,家产越聚越多,成为沛县西北首屈一指的大富人家。

  五、阎集、阎寨两处庄园的形成

  少四房渊、源、瀞、池分家后,阎文渊分的阎集旧东院,也就是清顺治七年,阎古古在沛城西十五里王庄购住宅,营建的汧罝草堂。经过数代人努力,东院规模不断扩大。后来阎文渊的后人由于经营不善,东院被迫出售。购买者是一个做糕点生意的外地老板。此人姓王,店面招牌为“合封糕点”,所以这位发达的王老板,就在东院老庄名王庄的基础上,改名为王封庄。若干年后,这位王老板要衣锦还乡,准备要把王封阎家东院卖给一个姓罗的人家。依据当地惯例,从别人手中购买的家产,要出手必须先邀约先期出卖者,如果先期出卖者不买,方可售于他人。也许封家看不起阎家,没对阎家邀约,就和罗家谈起了买卖。这时分居在阎岔楼四房阎文池的后人正好路过东院,见双方谈的火热,就凑了过去。一问才知双方正谈东院的买卖,封老板见是阎家后人,半带讥笑的问道:阎家买吗?如果阎家有钱买回,我可便宜。阎文池后人见此一说,拿起地契房约,往怀里一揣走了。罗家急了,问王老板怎么办?王老板笑了笑说:放心,不到三天,他准会把地契房约送回。

  虽说少四房中其他各房无力买回东院,此时三河尖庄园正是蒸蒸日上之际。阎文池后人连夜将东院地契房约送到了沙河尖。沙河尖阎锐针派人乘夜色护送钱财一车,赶往王封庄,天还没明,钱财已经运至。封老板万分惊讶,但也无奈,只好把东院卖给了阎家。阎家买回东院后,大兴土木,建造阎集庄园,随后又在阎集置地十二顷。在三河尖阎家最为鼎盛时期,土地达到了百顷。其中三河尖六十九顷、谷亭南边陈庄五顷、阎集十二顷、丰县老家十四顷。三河尖兄弟三人分家时,长房分的土地四十顷、四房三十顷、七房十六顷。

  三河尖庄园是清一色的楼房瓦舍,院分三落,每个院落有六十多间房屋,整个庄园共约二百多间房屋。其中方楼两座、大堂楼一座,老三支分住在三个院落之中,人口多达五十多口。

  少四房中的三房阎文瀞分居阎寨,那个时候还没有阎寨这一庄名,此地被称为北庄。后来阎文瀞后人经营北庄不善,北庄也遭遇了象阎集东院一样的命运,阎家欲将北庄卖给郝家。

  阎古古的孙子阎圻以翰林院编修告病归乡后,就在西阎集营造西院,经过数代努力,到阎家欲卖北庄之时,也已是家大业大了。就出钱将北庄买回。阎友汾之子阎璟做起了北庄新庄主。阎璟生子名佑硃,字保申,恩贡生。清同治元年(1862年)阎佑硃开始在北庄筑寨墙,挖壕沟,建设新寨圩,人称阎家砦,后人习称阎寨。阎家砦建成后,阎佑硃广置土地,家产越来越大。

  阎佑硃生有两子,长子阎缄三,字纳亭。次子阎纲三,字振常,武德骑尉。缄三性挥霍,宽厚喜施,多豪举,不事家人生产。良田家宅挥斥都尽,余硗薄之田数顷,几不保饔飧。纲三疑习躭安逸,家事一以委其夫人。纲三之妻姓张,古沛张家砦人。其父张文周为沛邑巨绅。清咸同间修筑张家砦。面积之大为邑中之首,故称大张砦。光绪岁丁未,纲三病逝,夫人年四十岁。越五年鼎革,盗贼满野,丰沛犹甚,百姓多依靠寨圩自保。这时缄三已迁居河南虞城。而夫人生有多个女儿,仅有一子尚幼。阎家砦老寨墙多年失修,坍塌不齐,壕沟淤塞。夫人依然率众修砦,使得阎家砦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砦。后又辟客舍,建学堂,使得全砦孩童不失于学。这就是阎寨小学的前身,该大院改革开放后因学校搬迁,分产到户被扒掉。

  六、三河尖最后的庄主阎汉亭

  三河街庄园在第二代庄主阎锐针管理期间,家族产业达到了顶峰。

  在农业生产上,拥有大批的耕作、播种、收割、运输农具,喂养农耕的各种牲口七十余头。四椇牲口的木拖车十八辆,四轮大车四辆。雇佣佃户、大领、二领、长工、锄二八等将近二百户。看家护院、佣人、丫鬟仆女、伙夫等人数达60人。麦、秋两季农忙时还要另外雇佣大批短工负责收割、搬运、播种。三河尖阎家每年以收租、分收等形式获得的各种粮食约有二百万斤。

  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上,阎家有多处油坊、槽坊等作坊,进行农副产品加工。为此阎家还购置了两辆轿车。

  在笼络人心上,阎锐针也有一套手段。每年开春,大多佃户断粮,阎家就借粱给佃户,借一斗,麦后仍然还一斗。分给固定住房的佃户每户两亩地,种植棉花和蔬菜,不收租,佃户自种自收,有时还让管理牲口农具的领头,抽空为分到地的佃户轮流耕作,以此来稳定佃户长期为阎家出力。

  对于外来短工或没有住房的佃户,如需盖房长居沙河尖,建房所需房料,佃户和短工们可以自己到阎家领地砍伐树木,阎家不收钱。

  每年秋收后,阎家柴草垛上,放两把抓钩子,为没有柴烧的住户提供取柴便利。这些手段一来笼络了庄园内住户的人心,是的他们继续为阎家聚财卖力。而来不断增加了庄园住户的人口,快速使得三河尖称为远近闻名的大庄园。

  在联姻关系上,阎家讲究门当户对。老七阎益增的儿子阎锐锋娶沛县城南赵圈赵锡蕃的妹妹为妻。赵家在阎、赵、封、张四大家族中排第二。赵锡蕃曾任沛县民政长、山西省稷县知事,沛县警备营营长。阎锐锋之子阎澜亭娶城南关帝庙封家封绪江的妹妹为妻。

  老四阎復增的孙子阎海亭,娶沛县东南张洼张廷绶的女儿为妻。张家在沛县四大家族中排在第四位。民国时期张廷绶曾任沛县农场场长、县商会会长、救济院院长。

  锐钰长子阎汉亭过继给锐纷后,娶铜山毛楼赵家女为妻。其妹嫁给金乡县大户周家。阎渭亭的姐姐嫁给铜山大户朱家。阎家的这些亲家,都是拥有数十顷良田的大户人家,这种联姻关系,更加扩大了沙河尖阎家的势力。

  阎汉亭,字云楷,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宣统已酉科拔贡。民国初年(1912年)曾任沛县公署第二科科长,民国十五年任河南归德府道尹,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任江苏省第四届省议员,民国24年(1935年)任沛县救济院院长。他也是继阎锐针之后的第三代沙河尖阎氏庄园的庄主。

  阎汉亭继承掌管沙河庄园的掌管权后,把家财、土地交给小叔阎锐锋管理,应付地方乡、保、邻里的事务交给管家王后东管理。自己负责官场上的事务。对于经营家业的管理方式,依旧延续上辈的管理办法。

  阎古古次子阎焸系下的四个孙子圻、封、坚、城,除老大阎圻以河南籍入仕清朝外,其他均未入仕。三河尖这支是少四房阎文源之后,除阎合增做过守备营勇营外,基本没取得仕途上的什么功名。清光绪年间,马光勋第三次任沛县知事后,深知阎古古事迹,更仰慕阎古古的道德文章,提出要将阎古古列入沛县乡贤。提出由沛县贡生赵玉理等人出面呈请,后上报,再经江宁布政使李有棻提议,江苏巡抚恩寿再会同两江总督魏光焘和江苏学政李殿林商议后,谨慎地写了这份奏折,避开阎尔梅反清复明的历史,只说“忠孝文章,都无遗憾”,最后获得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恩准。这样阎古古被列入沛县乡贤。阎古古入乡贤祠的批复下达后,马光勋划墓地300亩,为之修墓立碑,躬祭阎墓,亲题碑文曰:“明故孝廉阎古古先生之墓” 又委任阎合增为一董,协助县衙办理建孔庙、书院、营房等重大工程。全县设有十董,负责协办各类事务。阎合赠负责协办县里的重大工程。

  到了阎汉亭这代,沙河尖阎家正是家大业大之时,阎汉亭开始走仕途之路。宣统巳酉年考入科贡,继而在北京考入拔贡。说起阎汉亭选入拔贡,有点不光彩的插曲。当时沛县有张敬斋、阎汉亭、李德中三人进京考试,而沛县录取拔贡的名额只有两名。阎家既富又贵,张敬斋家中比较贫寒,对于拔贡这个功名要不要意义不大,而阎汉亭是志在必得。于是张、阎两家协商,让张敬斋放弃,确保阎汉亭入选。商量的结果又两个版本。一说是阎家设席宴请张家,说明阎家家有万贯,阎汉亭需要这个功名,张敬斋家中贫寒,对于拔贡之名无关紧要,放弃竞选。另一个说法是阎家以百亩良田赠与张家,阎汉亭换取张敬斋的试卷。无论哪种说法是真实的,但最后发榜是阎汉亭考中了拔贡。凭借这一功名,阎汉亭先后担任了沛县湖田总董事、农场场长,名利双收,从此走向仕途。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政体虽然改变,但沙河尖阎家仍是权势之家。民国初年,沙河尖阎家为防匪患,开始建造沙河尖寨圩,圩强既高又厚,寨子四角,建有四座炮楼,寨子中央建有腰楼,家丁轮流值班站岗。寨外挖两条壕沟,防御土匪。沟宽水深,难以逾越。第二道壕沟距寨墙三十米,环绕村寨。在这三十米环形区域内,围绕寨墙竖立十二根粗大高耸的木质灯柱,上挑十二盏玻璃外罩的煤油灯,掌灯时分,整个寨子灯火通明。气派之大,远近闻名。

  为了建立守寨的武装力量,阎汉亭在家丁队伍的基础上,又收留了吴佩孚手下的散兵三十多人和抢,由其分队长胡金岗负责,为阎家看家护院,出入行人的东寨门,日夜都有人持枪站岗把手。

  于此同时,沛县城西的阎寨和阎集也开始建造寨圩、壕沟等防御体系,三座阎家大寨,南北呼应,很是壮观。

  阎家与大股土匪平时互不干扰,如若匪帮遇到困难求于阎家,阎家也是给予帮助,双方相安无事。对于小股土匪以及少数歹徒,阎家有着生杀大权。因此阎家南北三寨从未遭受土匪抢劫。三个寨子附近的村庄,遇到匪情纷纷来寨里避难,事后有的庄户干脆就落脚于寨中,三大寨也逐步形成了以阎姓为主的杂姓村落。

  民国元年一月,沛县土匪猖獗,徐防军队不可恃。二月,土匪破县城,又破夏镇,城中官兵逃匿,一县无主。土匪又乘虚而入,大肆搜刮百姓。邑人潜赴徐乞师,南军一营兵力来沛剿匪。南军剿匪安民之后,下令剪发,有不遵者强制执行。这时沛县无宰官二十多日。百姓公推邑绅赵锡蕃为民政长。后都督委派湖北人甘桂林来沛做民政长。六月土匪掳沛县龙固集,民政长甘桂林会同陆军剿捕失利,匪势复炽。七月阎汉亭联合赵锡蕃,疏通省里关系,迎接丰县人高梅仙出任沛县民政长,是年冬改为知事。高梅仙到任后,聘请阎汉亭为二科科长,掌管财政大权。

  民国二年十月,高梅仙调任邳县,于书云任沛县知事。于书云在沛县更加器重阎汉亭和赵锡蕃。将修县志事务交由赵锡蕃负责,阎汉亭的权利进一步扩大。县府财政出现亏空,阎汉亭及时捐款弥补,这样于书云对阎家更加依赖。阎、赵、封、张四大家族,逐渐成为县府的财政支柱。四大家族和县府之间相互利用,各为自身前途谋利。在于书云主政沛县期间,阎家派佣人到县府送信,马可骑到县府大堂之前,沙河尖阎家在县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民国十五年,奉系军阀直隶督办褚玉朴任命阎汉亭为归德府道尹。民国十八年,阎汉亭创办三河尖完小,令其弟阎凎亭为校长。并聘任孟昭佩任教导主任,同时聘请张笑山、张培基等名师任教,沙河尖完小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学校。后来孟昭佩因从事地下宣传活动被县府发现,阎汉亭命阎凎亭送孟昭佩出走,使得孟昭佩免遭不测。

  民国二十四年,阎汉亭当选沛县救济院院长。任职后捐助救济院九千斤小麦,解决救济院经费拮据,孤儿生活困难问题。民国二十七年冬,阎汉亭求助伪救国军第一军军长王献臣,王献臣派六营营长董中善驻防三河尖,确保三河尖的平安。时任沛县县长的冯子固想收缴董中善的一百五十人的武装,请阎汉亭出任冯部参谋长,阎汉亭不从,冯子固围困三河尖欲以武力解决。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来援解围,后在八路军的动员下,阎汉亭将枪支全部交给八路军,支援地方,扩大抗日武装。

  一九三九年冬,进驻沛县的日军想让阎汉亭出任伪县长,一天之内给阎汉亭发出三封邀请信,为避免遭绑架做汉奸,阎家举家商议,最后决定腊八晚上,由阎汉亭带亲属出走。当晚阎汉亭带领亲属七人,乔装打扮,携带钱财和珍藏字画出走。乘夜色,在当地土匪头子的护送下,连夜过微山湖到达山东临沂,乘火车到天津,投奔在天津督军处任职的丰县人李厚基。后来在天津北郊西谷龙王庙附近租房居住,一住就是四年。后因患病,在一九四三年三月,阎汉亭举家从天津迁居徐州中枢街六十号居住。六月因肺病复发去世,卒年五十二岁。夫人万分悲痛,趁人忙于阎汉亭去世之事,吞食鸦片离开人世。两副棺材停放在少华街四眼井附近庙里。伪专员李海春派人为其主持丧礼。夫妻棺材在徐州停放三年后,送回三河尖安葬。

  七、古沛阎氏其他各支发展状况

  1、丰沛阎氏老长房后人的发展状况

  丰沛阎氏三世长房有才公,继承了始迁祖诚公的家业,经商于泗水沿岸。生两子:浩、举。浩生逵、通、二子。举生月。五世逵生弟,弟二子、长子出家、次子惟嗣。惟嗣生樾,樾生文?。通生登,登生存仁、体仁、惟中三子。阎惟中,庠生,字心甫,好完冲。生梅、杨、楷三子。阎梅,庠生,字调鼎。阎杨,庠生,字调阳。阎楷,字端宇,号调心。梅公、杨公和阎古古等先辈,于明崇祯年间创修《丰沛阎氏族谱》。故而十三世阎宗璧在清嘉庆八年修谱序中云:“吾阎氏重修族谱,传旧之难独甚于创始。自长支太高祖行讳梅公,于明季崇祯年间,虑丁户蕃多、遗漏失次,几费经营建立族谱。”,杨生文烨、文燫、文熼、文煌、文爖五子,其中文燫过嗣于梅。由于老长房阎氏,继承祖上经商家业,其后人迁徙分散,目前主要生活在丰沛店子、寨里集、陈堂、孙庙、西吴庄、刘庄等地。

  2、西门阎芳后人的发展状况

  在古沛阎氏第四世春、斌、槐、威、芳五门之中,二门阎斌系下人丁最旺称为东门,末房阎芳系下称西门。芳为有德公第五子,字冠带,省祭。《明史·选举志》:“监生拨历(授予官职),初以入(国子)监年月为先后,丁忧、省祭,有在家延留七八年者,比至入监,即得取拨(选拔任用)。”这里以丁忧与省祭同列,而且说“有在家延留七八年者”,可见省祭就是回乡的意思,是“省亲祭祖”的简称,专用于监生的说法。说某人“省祭”,就表明他的身份是监生。如此看来,芳公当时已为监生。芳之子金,号西园,寿官。寿官是明朝才出现的一种官名,寿官虽是一虚职,但它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帽官服、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可见,金公当年也是乡间贤达之人。

  阎金生候、位、任、俻四子。长子候,庠生,字士节,号贞菴。子五,惟谦、惟玄、惟讚、惟默、惟谠。这五房族称西门五大房。

  古沛阎氏家声,始振于六世贞菴公。公幼而嶷异,流曜含英。长而嗜学,劼据百家,子史六籍皆通,尤邃于诗。故治诗经,习举子业。才识气量,卓为沛庠冠。虽遭际弗偶,未能致身通显,其蜚声胜誉仍不塞于天涯。兄弟四人皆魁梧奇伟,尽孝道,奉养礼,毫无玷阙。而庭闺间蔼蔼肃肃,里閈均为型节。其父寿官翁,年登耄耋,方且视不眊,耳不闭,行不肖杖,这一些皆归功于贞菴公日夜侍奉。

  贞菴公病危之时,卧床抚子,大嘨而歌:我已脱尘世,万事尽归休。疏水终遗恨,后人为我酧。四子闻其歌,流泗饮泣不能止。徐而进曰:吁吁!有所见乎?亦为何为歌?贞菴公曰:事故每各因人心而见,余闻死生有定,惟气聚散。余神故定,志固宁,而余之气出不能入,渐复逍逍漾漾,会且幻幻冥冥,莫知底止矣。言毕正寝而终。享年五十四岁,终于明万历二十六年。时幼子惟谠始入小学,长子惟谦等国学乡庠皆著名。孙始有三曰标、曰格、曰檄。葬于千秋城之南偶。赐进士礼科都给事中张贞观为之勒铭。赐进士文林郎、工部都水司郎中,时奉敕管理通惠河道眷生陈汝霖为之撰墓志铭。

  依据贞菴公的墓志铭,我们可知在明万历年间,该支阎氏已经有古沙河镇发展到了千秋城。《沛县志》载:千秋城在县治西北六十五里。《魏书地形志》云:高平有胡陵城、千秋城。高平即今鱼台县。千秋城在沛、鱼之间。其家族以文学著称,贞菴公去世后,被尊谥为沛文学公。

  西门之后,以古千秋城为中心,不断发展,遍及老砦、北阎集、谷亭等地。五房之中除老三惟讚早逝外,老大惟谦,字筅甫,号虚所,太学生。生阎标,太学生。字国节,周饥济贫,诗书传家。后辈岁试淮安,一案三阎,彼时额止三人,竟获阎氏满案之誉。其后世当鼎革,亦未换监照。后人阎宗壁,博学多才,于清嘉庆八年,续修《阎氏族谱》。老二惟玄,太学生。生两子,长子阎格,字君正,庠生。次子阎檄,字国捷,儒士。老四惟默,育有一女,嫁给了太学生朱家弼。老五惟谠,字荩甫,号赤所,太学生。娶沛县礼科给事张贞观之女,育阎桧、阎林二子。说起阎桧此人,当时在古沛也是位好学之人。阎桧,岁贡生,号孔植,人称孔植公。童幼好学,弱冠游泮。谨厚笃实,勤志诗书。虽遭离乱,而塾课训习究未肯稍释。八十二岁仍出贡。出贡之年,子、孙、曾、玄五世同堂。惟时,一宅之内,不恸哭声四十年。江南河院张鹏翮赐扁:誉髦登进。县令仝公扁赐:品端金玉。康熙三十五年八月,双扁临门,县令仝公即兴有赠对联:百岁老人家,有子有孙,孙有子有孙,雍雍五世。庶龄童子辈,事父事祖,祖事父事祖,蔼蔼一堂。

  孔植公临终之时,膝下为子者五人,为孙者十八,为曾孙者二十余人,玄孙者已见三四。由后追论,曾孙三十五、玄孙几四十,身列学校者众多。

  此支阎氏,以诗书传家,后因水患及团匪之灾,逐渐由古千秋城南迁,现部分后人生活在鱼台谷亭杨辛庄、丰县周路口、宋楼东姚庄,沛县刘饭铺、张圩子、裴家庙、沙河、候圩子、阎新庄、西张围子一带。

  3、前后门阎氏发展状况

  阎斌五子勇、道、逊、迪、选。长子勇,沿泗水南下,居于微山湖畔官河之上,其后人以阎古古以及其兄弟系下为主。次子道生三子:阶、伟、佇。长子阶称为前门,次子伟无嗣,三子佇称为后门。这样就形成了阎氏家族的前后门。

  阎阶,寿官。字士清,号澄菴。其子阎惟精字制甫,号敬所,由痒入太学。生栋、桂、桐、杰、梃五子。前门后人析居于丰沛齐庙、王堂、邵马庄、甄庙、曹庄、西吴庄、萧桥、胡集、庙道口、王河套、前沙河、沙庄等村庄。

  阎氏后门阎佇,丞使。字士立,号质菴。生有七个儿子,分别为:惟藩、惟垣、惟屏、惟翰、惟宁、惟新、惟则。长子惟藩,太学生。字太甫,号镇所。生楧、楻二子,楧为太学生。楧生文炜。次子惟垣,字盤甫。生榛、梯。老三惟屏,太学生。字宪甫,号勳所。生机、檄、樒、棕四子。阎机,字定国,由拔贡任广东饶平县县知。文节公阎古古齿录:堂兄机则北谱定国公讳也。因阎古古为勇公曾孙,阎机为道公曾孙,所以古古公尊定国公为堂兄。

  四子惟翰,不知何故,谱中后世无载。老五惟宁,生栻、杭、樟、柯、树、欐、枕七子。老六惟新生榗、楩、楫、榉、极五子,老七惟则,太学生,过嗣惟新四子为长子,又过嗣惟宁七子枕为次子。阎氏后门子孙分居沛县木瓜园、汲塚寺、鸳楼东南张庄、陈堂、房庙、朱王庄、官路道子、东赵楼、二郎庙、梅村、裴楼、双庙西陈庄、渠集、康庙、杨庙、周新庄、三孝堂等,丰县黄店、李庙、小吴庄、李庄、阎阁、东张庄、史庄、张阁、邵堂、华山、张达楼、十里庙、贾窗户、郑寺。

  八、丰沛阎氏历史迁徙状况

  1、始迁祖的迁徙

  丰沛阎氏始迁祖诚公经商来沛时间,燕山逸叟郭维衡康熙癸巳年为《阎氏族谱》撰写序文云:“阎氏系出自泰伯,为太原世族。于明洪武年间,有名诚者行商至沛,随编隶沛籍,称始祖焉。”嘉庆八年,阎氏十三世孙阎宗璧在《重封始祖林碑序》中云:“吾始祖诚公,故籍太原,先明永乐初行商来沛。建基于沙河镇,终而卜葬于八里河西南。”这就和燕山逸叟郭维衡所言诚公洪武年间行商至沛有所误差。始迁祖是洪武年间来沛,还是永乐初来沛?吾八世族祖阎古古生于1603年,以谱牒学公认25年一世计算,至古古公,始迁祖来沛已达200年。1603减去200,始迁祖来沛大约在1403年左右。1403年,农历癸未年,明永乐元年。所以始迁祖诚公来沛时间应该为明洪武末,永乐初。迁徙原因是经商来沛。

  乾隆四十一年《阎氏祠堂卧碑文》载:“始祖诚公由太原府行商至沛。历传山西老谱云:次子诚游沛未归,乃即古沛千秋乡而家焉,相传数世支派繁衍。遂于康熙五十三年建立祠堂,岁时祭享。”《山西老谱》不知今在何处,始迁祖来自太原阎氏哪支?有待我们丰沛阎氏后世子孙考证。但八世族祖古古公一生和淮安阎家交好。曾为阎若璩祖母陈孺人撰写 墓志铭,早年和阎若璩祖父阎蹯礎交往密切。明崇祯十五年(1642)阎蹯礎去世葬于淮城东南六十里塔儿头。阎古古不但去淮安参加了葬礼,还有《秋夜塔儿头即事》一诗,记载阎蹯礎下葬时的情景。尔后和阎若璩的父亲阎再彭关系密切,对阎若璩更是关爱有加。为指导阎若璩学业,留有《与淮上同宗侄百诗书》,阎若璩字百诗,山西太原西寨人。张穆先生编著的《阎若璩年谱》也有阎若璩交城遇本家阎古古的记载。二人可称本家,古古又成百诗为同宗侄,我想沛县阎氏与太原西寨阎氏,应为同宗本家。

  1、老长房有才公后人的迁徙

  丰沛阎氏始迁祖诚公落户古沛山河镇后,育一子仲祥,仲祥生有才、有德。三世有才公系下称为丰沛阎氏老长房。三世有德公系下称丰沛阎氏老二房。长房继承祖业经商,二房居乡下农耕。随着家族产业的发展,阎氏两房后人从古沙河镇分别沿着古泗水西上东进。这是丰沛阎氏为发展家族产业的第一次主动迁徙。随着古泗水运道的淤积与改道,古沙河镇失去了运道重镇的地位,在古沙河镇从商的老长房后人开始外出寻找商机。再后来微山湖水不断泛滥,老长房后人存仁公系下迁丰县城北关店子,砀山寨里集。惟中公系下迁丰县欢口镇西吴庄、后大营。山东鱼台沙河、谷亭镇刘庄。

  2、老二房有德公后人的迁徙

  老二房因为在乡下农耕,其后人多以置地为主。二房东门在勇公时就沿泗水南下。明弘治年间居沛城东沽头上中闸间官河岸。现有后人居中闸吴楼。勇公后人阎环为避河决,迁北庄。万历年间阎思忠、阎思默及阎古古弟弟尔羹居小闸。阎古古父亲阎思讷居沛城小北门。明崇祯年间八世阎古古在华严寺庄从耿氏手中购地置业建楼,后又在夏村建西园。清顺治八年,阎古古于栖山马村置地建业。阎古古父亲去世后,阎古古在微山煮献庐、蹈东居。1605年在城西王庄购地置业,建西村汧罝草堂后又建豹韦堂。目前老二房东门后人居住于沛县阎集、阎寨、阎岔楼、邱庄、刘集、前李楼、姚庄、蔡庙、朱新庄、阎花山、丰县西阎庄、杨楼等,沛县张庄乡姜庄,铜山县刘庄乡梁庄、胡填南山天齐庙,马坡乡腰庄、尚泊、丁集、高集、生种场大庄、皮窝、铜l 楼、赵庄、王庄。 鹿□:吴双楼安庄、皇城、大闸、杜楼、八里屯、孟新楼、张慎庄、敬安、阎楼南赵庄、 庄、袁大庄。 夏镇三孔桥、袁楼、八里屯、黄庄、斗虎店陆庙、陶庙、北黄庄、丞胜村薛河、立新村。沛县城东南鹿湾乡侯灣、前后白河、大闸;城南十五里关帝庙;沛县城 六里井、三里堂;阎集乡黄庄、栖山、大王楼、阎溜子;唐楼乡阎庙、孟楼、李庙、青墩寺。安徽尚县西南五十里祖楼乡新庄程山。沛县城里、赵圈、八里庙。丰县华山东北庄 州市镇河街;沛县孟庄乡盖庄、张集、闵堤口。丰县梁寨乡陈老家东头王庄、新集、马庄、藤子、金陵乡朱新庄、龙乡三河尖南孔庄,沛县东曹庄。丰县梁寨乡南集、杨洼、王庄、耿庄,肖县余洼。大屯南官庄,丰县西关外,丰县城东张庄,丰县城南邵口,丰县东北张堂、史老家, 州市东北洞山,丰县北门里,赵庄乡魏楼等村庄。

  二房西门迁徙,最初四世芳公时就从山河镇乡下故居沿泗水西进,到北阎集、老寨、白塔寺,到了八世孔植公时以迁进古千秋城。后因黄河决口,湖水泛滥,族人避难外出。等到洪水退后,再返乡复业,家园山东难民强占,于是为争夺土地及物产的战争开始,原著居民称之为打团。古沛沿湖一带打团的主要家族有:阎家、高家、邱家、张家。战争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西门阎氏后人纷纷迁入丰县西北部以及沛县西部,重新建设家园。

  在打团的过程中,西门阎家发生了两大事件,直接影响了阎氏的迁徙。阎克复,初业儒,甫弱冠,即招水患。迄水沽,坟墓村落被奤匪占据,公募死士忿击之,卒未成功。公思非尽忠而不能尽孝,于是投大帅帐下,棣军籍。未几,发匪任,驻扎独龙集,公奋勇劫营,格杀二十三人,歼厥渠魁,补哨官。后追小阎王超,迁蓝翎都司。长公子宪古,亦补千总。

  是时,国运方盛,土匪突平。公忠国之心未艾,复仇之意即起。遂由县府道叩闇部,批复业。仰县令丁公,秉公查泥沟河旧界,正以沛为鱼之谬误,准其复业。不意奤匪藐法,杀丁公而事竟寝矣。

  公复两次京控,仅封出茔地五十一亩,而亦无可如何耳。公灰心家居,惟有老骥伏枥之叹,烈士暮年之悲而矣。

  不数年,次公子宪铭继志打团,几至成功,竟又败绩,三公子宪贞殉焉。公闻之乃大笑曰:是吾阎氏子也,得死所矣。是公忠君之心,力已殚,忠孝之事,迹未著!遂赍志而古焉,噫惜哉!

  阎宪铭,字次箴,阎克复次子。幼家贫,力学早知自树入邑庠。后以课读为业,游其门者,操行学业,多有成就。性孝友,对于父母生养死葬无缺处,兄弟加恩爱焉。

  祖居沛邑西境,即今新团地。庐墓田园,咸同间,俱被夺。与团匪前曾屡次呈控,卒不得伸。次箴居恒郁上,虽读书之睱,东望匪氛,未尚不拔剑斫地,皆裂而发指也。于是结交天下义士,诉以大仇未报,不共戴天。言词慨恻,声泪俱下。义士多为之助。次箴率义士屿主人入团,二次诛杀团匪数千人,虽未克平,而匪类多迁郓,已非常震骇矣。是役,次箴之三弟复戕与团,次箴益锥心泣血,赍恨无穷也。嗣以团匪之控告,贿通欢口驻防钱某,令拘次箴,送徐州观察署。卫士数百,旗戟森严。毫不畏惧,备陈与团结恨之历史,洋洋数千言,慷慨激昂,不挠不屈。观察不以为罪,反抚慰之,咨送沛邑,令县公出资办学,以安其心。次箴勉留数年,不肯滥叼公款,舍之而归。亦足见次箴之风烈矣。

  还乡后,课子侄以耕读,将由是而终焉。然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固犹时作不平之鸣也。项固乱避居寨中,年六十九,无病而终。

  打团的失败,造成阎氏后人从沙河一带南迁。目前西门阎氏后人分居在丰县欢口东北三里周路口、鱼台县谷亭东西七里杨辛庄、顺河东北里庙。沛县朱王庄北五里阎刘桥、朱王庄西北里许阎新庄、朱王庄北三里西张围子、沛县西三十五里刘饭铺、丰县宋楼东姚庄。前门价系下阎氏后人迁居于丰县顺河东北十里齐庙、丰县沙庄西曹庄、丰县欢口东五里尹庄、丰县王堂大王庄、沛县城西十五里甄庄、沛西北三河尖、沛县朱王庄西北邵马庄、朱王庄西北九里张庄、龙东南七里桃园、鱼台谷亭东南十里胡集。后门伫系下迁居于丰县沙庄西北五里黄店、沙庄西七里李庙、欢口北七里小吴庄、沛县驽 楼东南张庄、安国北里许陈堂、丰县欢口东北九里李庄、沛县敬安北十二里房庙、朱王庄、欢口沙庄东李集、丰县米陈庄西黄祭庙、李庄、冯庄、烟墩。丰县西北四十里阎阁、丰县东张庄、邵堂、华山、张达楼、士里庙、贾窗户、郑寺。沛县西北官路道子、东赵楼、二郎庙 、裴楼;双庙西陈庄、渠集、康庙、杨庙、新庄、王新庄、三敬堂等村庄。目前在丰沛境内,约有156个村庄有各支阎氏后人居住。

  九、丰沛阎氏历史失散状况

  丰沛阎氏,从明永乐初发展至民国,或因水灾外出未归,或经商外出等原因,造成了大量人口失散。除家谱中真正无嗣传代的以外,仍存在大量支系后人不在谱中,或谱中记载不祥,无以后续。

  长房:有才公长子 浩公子二,长子逵次子通,其中逵公后人一直记载至九世,其中七世长子僧的情况在家谱中并未记载。在该部分记载中,所有先人配偶均为失考。有才公次子举,举子二,长龙,次虎,均无记载。所谓长房,实际只有六世登公系下有记载,其余不是无嗣就是无记载。此部分记录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族人记录并未记录详细,很明显的一点是所有配氏均为失考,很大可能是当时找不到此支后人。长房由通公系下进行了传承,从通之子登的记载来看很清晰,并且指出葬于沙河集南主穴,该记录应是当时从墓碑记载所得。日月堂实际最长房五世逵公只到九世就无记载,仅仅以无嗣而终,记载均不清晰,疑是以墓碑记载所得,作为长房,是继承家中主要财产的一支,当时家族正值兴旺之际,该记载数代单传,直至无嗣可能性不大。此支全部失散可能较大,仅仅通过其他手段确认部分族人。六世公月之子龙、虎,此二人因父亲月葬随主茔,应可以从墓碑记载得出,但记载龙虎二人均无嗣,导致长房中的二房就此无记载,很大可能为失散。

  七世公弟长子出家卫僧,家谱并无过多记载。铜山柳泉有枝阎氏,祖上为出家还俗,不知是否为弟公之长子后人。若如此,此支应为丰沛阎氏实际长房中长房。通公系下八世枢系存仁公长子,已婚配,但无嗣。存仁公次子可望有五子,长房由可望公系下传承,枢公后人失散可能性很大。九世玉,可望公长子,已婚配但失考,家谱写无嗣,与枢公情况相似,很可能失考失散。九世纶,可望公三子,与长子枢公情况一致。九世绅,可望公五子,与长子枢公情况一致。十世文英 纬公长子,已婚配失考十四世德? 继曾公次子。已婚配失考十四世德磐 , 德砥此二人为继孟公长子与三子,继孟公二子德安过继给德孔,故此二人应有后,但失传。不过我在中华阎氏通谱中查询到德磐公有后。十三世士锋子一无记载,按照记载其父溪公有二子,次子过继给溪公兄长湘,故此支应失散。十二世洵、泉、涓,此三人均为梅公系下,家谱显示外出,此支至此无记载。十三世克善、克久、宗鹤(迁居盘龙集)十四世德全、德好、德奖、德申,为杨公系下,均失散。十世玺无记载,十一世孟克 、仲克 ,系玺之侄。谱载二人皆迁居南阳府又迁居阙山县,至今无下落。十四世 德耀后人无记载,应为失散。十三世福广、克广、天福无记载。十四世德文、德升无记载。

  十二世汶有记载,但未记载子嗣。十三世大玲、长玲均无后人记载。谱中长房本身人丁不旺的原因应为大量人口失散。只有六世登公后人有记载,并且至八世可望公又有几人无子嗣记载。实际上应该有很多族人流失。二房五世逊记载早逝,迪未记载早逝应失散!五世四世威公三子后人无记载,应为失散。六世儒记载无嗣,有待商榷。作为二房长支,与长房长支一样所得信息太少。应为二次修谱时,老谱残缺,查不到资料所致。六世修公系下记载也很草率,至八世无记载。鉴于当时历史情况,结合南门记载失名,应为失散。六世伟, 道公次子,显示无嗣,有待商榷。二房虽然看似好些,但是五世六世损失也非常严重,第二次续家谱时应是凭记忆,以及祖坟墓碑记载记录并找人,并且由于明末清初族人大批走失,失散人口太多。

  前门是六世价公系下,价公仅一子惟精,故实际上前门人嗣真正继承光大是从惟精五个儿子,即八世栋、桂、桐、杰、 梃五人。五人中桂、梃皆为太学生,杰为庠生,八世后至十二世太学生、庠生众多,当时比较兴旺,但同样失散者众。前门中长支栋公系下二子文炼、文烛均失散。二支桂公五子中长子文焕共四子,玺、坦 、增、(土犀)均失散;次子文煃共二子,(土岸)、垓均失散。三子文耀(太学生)共二子,长子(土至)有三子,但只有长子有名,其余名字未记载,均失散,次子垫有二子均失散。四子文澜公有三子,二子声后人传至十三世失散,五子文()传至十四世德布失散。桂公五子仅四子文澜公后人未失散。 三支桐公有四子,三子文泗、文海失散,长子文(火加粲)三子() 次子文燧之子 堂均失散,三支桐公系下仅长子文(火加粲)二子后人有记载。四支杰公系下两子,长子文燃系下叔,叔生五子,仅次子廷钧有后人记载,长子廷锡(传至十二世树僵,失散原因是长子外出,次子树僵无记载)、三子廷钟(传至十三世宗林)、四子廷球、五子廷银均失散。文燃公二子序公五子,志道迁兰阳县未归,(今兰考县)、其余多显示无嗣。文燃公四子契二子格、九成(外出)失散;文燃公五子堂二子,其中三经、五地失散。文燃公有孙十数人,仅三支记载繁衍至今。

  杰公次子文煷生有二子,长子塽有五子,次子廷()四子廷志(传至十三世有信后改名宗信)失散。次子坚公生五子,三子廷于、四子廷先、五子廷立均显示无嗣。五支梃公子一,讳文烷。有孙三人,廷镶无嗣、廷釜外出失散,仅长支有记载。

  十、丰沛阎氏文化传承

  从始迁祖诚公经商建基于古沛沙河镇,三世友才公继承沙河镇祖业,友德公居八里河之乡,到五世西进东迁,沛邑阎氏已经完成了从建基到东、西两个方位的发展,成为农、商并举的富裕家族。

  1、丰沛阎氏接受社会教育以及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随着家境的富裕,沛邑阎氏子孙开始读书。目前谱中有文字记载的西门四世芳公,字冠带,省祭,监生。芳之子金,号西园,寿官。芳公当年也是乡间贤达之人。东门五世勇公以国子生入京师三年。从阎氏族谱中对四世芳公、五世勇公、金公的记载来看,沛邑阎氏,到五世已出现从农、商之家,向读书之家转变的势头。

  自六世贞菴公,沛县阎氏家声大振。次后乡、国两庠,济济著名,延及八世。八世有阎桧、阎尔梅、阎杨、阎梅等代表人物。后世有淮安岁试,阎氏满案之誉。阎尔梅二子皆文学出众,其孙阎圻进士出身。阎氏后人著书立说者众多,目前仅县志记载的阎氏著作有:白耷山人诗集》阎尔梅著《白耷山人诗文集》,阎圻著《憩养堂诗集》、《理学家传》、《仪真志》、《泗水文集》、《阅耕楼诗集》、《明史隐林》、《臣道纪纲》、《罗浮山记》、《理学家传》、阎焜卓著阎凭著《印雪诗草》、阎文源著、《愚泉古文集》、阎焜卓著、《榕庄诗草》、阎焯贞著《删馀诗草》、阎渠贞著《宣亭诗草》。

  2、丰沛阎氏家谱文化的传承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家谱》不仅具有自然生命文化的意义,也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的意义。家谱文化是对国史、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补充,是中华民族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沛阎氏家谱,始创于明崇祯年间。由丰沛阎氏老长房八世阎梅,庠生,字调鼎。创修《阎氏族谱》。其弟阎杨庠生,字调阳,为创修《阎氏族谱》作序。东门八世阎尔梅,字调卿,号古古也为《阎氏族谱》撰写了序文。这是丰沛阎氏自始迁祖以来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创修家谱。因该谱没有保存下来,今依据康熙八年谱所载先辈的名讳字号,清晰可见当时的字辈应该是按木金水火土小五行循环。西门十三世阎宗璧在清嘉庆八年修谱序中云:“吾阎氏重修族谱,传旧之难独甚于创始。自长支太高祖行讳梅公,于明季崇祯年间,虑丁户蕃多、遗漏失次,几费经营建立族谱。无奈清、明改革,湖贼猖獗。怆怳避难、荡析离居,因而断简残编,谱中所存仅有总图列序,及一二小序。”

  康熙癸巳(1713年),后门八世阎机,字定国,其孙波华,第二次修《阎氏族谱》,限于当时环境,波华公草草搜罗,绩为一编,其中之挂漏已多。燕山逸叟郭维衡亮斋氏为《阎氏族谱》撰写序言。

  乾隆四十六年,阎廷銜、廷鈵二公,虽值黄水播迁,犹先自稿支谱,会通族众。此次修谱为第三次续修《阎氏族谱》。

  嘉庆八年,十三世阎宗璧遂合始修、次修两谱残编,参考互证。惟衍图列序,颇尊旧规,至小传叙述失者,断之以礼,不敢妄为窃附。若条例约训缺者,裁之以义,间有稍为添补,远考近求、详审斟酌。总欲继祖宗之志,而不违先人之意。惨淡经营,几费苦心。庶其上质先祖,下示子孙,不为此举又为多事,则不胜幸甚。最终完成《阎氏族谱》的第四次修编。重定堂号为《雾隐堂》,采取了苏式五世一提的制作方法。并制定了从阎氏十三世以后的字辈为:宗德尊祖,宪法振兴、显成克继、永世光荣。既十三世至二十八世的字辈。

  民国九年,十六世阎祖丰等人,第五次续修雾隐堂阎氏族谱,家谱分《阎氏谱序》一册,世系谱分金、木、水、活、土五册,全套六册。

  东门八世阎古古之孙阎圻,于清康熙八年,创修阎古古这之家谱,自断阎氏东门五世勇公为第一世。从此丰沛阎氏有了南北房之分。奉勇公为一世的阎氏子孙称为南房,奉始迁祖诚公为一世的称为北房。阎圻,字千里,号泗山。所创修阎古古支系家谱又称为《泗山家乘》所载内容分为《里居谱》、《坟墓谱》、《训言谱》、《墓志铭》、《世系谱》、《行事谱》、《闺范谱》。谱中记载了大量阎古古的资料,是研究《徐州二遗民》的宝贵资料。字辈为木、火、土、金、水小五行循环。阎圻又单独为其后人,设计了字辈为:玉、石、丝、竹,日、月、山、川。

  清道光乙酉(1825年),阎焯第二次为南房续修《阎氏族谱》同治三年(1864年)同治三年秋,阎焯第三次为阎氏南房续修家谱。同治三年,阎焯三修家谱是记载:自一世勇公(总谱为第五世),居城东之吴家楼,二世长次两房居鹿口,皆失字讳,后至五世三进、三捷,仍居鹿口。其后字辈为:学、继、维、锡、洪,家、成、德、培、后。

  继民国修谱后,1962年,南北两房通谱,2004年南北两房正式合谱,并统一堂号为日月堂。

真正闫家谱,真正闫家谱

点击在线免费取名天赐佳名网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88.com/1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