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男宝宝取名大全2023年属兔,朱姓男宝宝取名大全2023

全南县朱氏

全南县是江西省南部地区朱姓人口较多的县市。全南朱氏与龙南县朱氏两支宗族共9支联修族谱,统一派字辈。其始迁祖是明清时期从福建武平、广东清远以及省内的婺源吉安泰和等地迁入,多为婺源朱氏分支和朱熹后裔。中寨乡朱氏1992年就有600多人,均为朱熹后裔。

宁都县朱氏

宁都县朱姓人口约2000人,主要分布在梅江刘坑、会同、固村、青坊、黄陂、堪田、长胜、洛口、赖村、田埠、东韶等地。

最早开基的是唐乾元年间(758—759年)从抚州赤栏门迁居洛口的朱氏。现有人口最多的是明代从石城黄泊源迁居黄陂观音排的朱氏,已传14代,约300人。

还有于唐乾符年间(874—879)从赣州迁入堪田免子寨开基的朱氏;清代从瑞金迁居赖村朱坑的朱氏已传9代;而从石城迁入堪田益坑的朱氏则已传26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从石城黄泊源迁居长胜大山屋的朱氏已传12代;现居梅江镇的朱氏,可能是从福建汀州或瑞金辗转迁徙而来。

于都县朱氏

于都县朱氏裔孙约有1.3万人。

全县朱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基本上是客家人。是从福建、江苏和邻近县市迁徙而来的。据《赣南朱氏联修谱》(1994),主要有四大支派:

一、 唐代敬则公裔孙:

唐敬则公十二世孙崇道公(或牛公)因官仕虔州(今赣州),迁居水术洞,越数世又迁兴国竹坝,传至万八郎(瑞彦公)于宋开宝年间(968-975),迁入桥头开基发达。其十世孙中正公又分迁沙心。而二十世孙德广、德文、德序三公因军伍迁往北京周坝(今石家庄)。

二、 尧典公裔孙:

大余迁往南康马齐坝的尧典公裔孙,传至二十二世孺字派有五房,其子孙迁往各地。开基万安西塘的二十三世唐佐公的七世孙德公迁入田心乡立居。其五世孙光字派及其裔孙先后分迁本乡竹山下、长源、排上、大屋里、焦屋、塘尾,还分迁宽田猪婆珑、仙下鹅形、西郊罗坪和蛇塘、罗江鹅公塘、罗坳三门兴隆坝等。

还有二十二世孺庥公之九世孙景清、景昇公裔孙于明弘治年间从赣县樟木坑(今韩坊乡迳口)迁入禾丰黄泥枫树下,分居雪竹山、焦坑树山背、华堂水源坝、黄垠军营里;其十五世孙宸公、宴公又分迁岭背东南坑。

孺广公于嘉庆戊午年(1798年)随母舅赵九郎从万安官坳迁居龙山高寨(今高龙吐砹耄,其子唐仁公曾孙又迁居罗坳步前云水黄屋面;十五世孙福秀(字锡福)徙居祁禄山刀子叟。

三、朱熹文公裔孙:

文公十世孙定南开基的景胜公传至十世正桂公,先迁赣县里龙(今属三溪乡)再后分迁梓山张军。

文公十一世孙子达公开基会昌筠门岭后,传至十一世孔光(光浴)因贸易娶亲于都,于清道光年间迁居梓山竹山下(今荷莲山),传至三世华则公“秉性忠厚,处世和平。给亲济邻,排解纠纷。修桥乐捐,隆师重文。克昌厥后,丕显家声,已传七代有五百人。”

四、还有自江苏金陵徙居信丰桃江传至二十余世,于明成化乙酉年(1465)立居信丰城南门佛子哥前,其裔孙元善公迁入禾丰下堡罗石坡下坊开基。

政治文化情况:解放后至今有省军级2人,厅地师级3人,县处团级12人,科局营级35人。有留学生1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82人。

兴国县朱氏

兴国县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模范县,当时23万人口就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牺牲2.37万余人(其中朱姓313人)。又是新中国的将军县,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67人。县内有300多个姓氏,属客家民系。全县朱姓人口26900余人,占总人口的3.7%,居全县排名16位。主要分布在城岗、隆坪、渝江、五里亭、崇贤、长岗,高兴、方太、茶园等乡镇。查其源流都是古僚公朱环公二脉,令珍(昭元)六世孙松公和柏公的后裔。

一、松公之子朱熹(文公)裔孙:

1、文公重孙千七郎公传至五世景胜公(即文公八世,又说十世)于明成化八年(1472)从福建武平徙居江西定南陈坑开基立业。传至十世正郊公迁居方太,正祁公迁居崇贤;子孙繁衍后分居邻近乡村。

2、文公九世孙小泗郎开基福建武平后,其孙子达公迁居会昌筠门岭芙蓉村肇基“达德堂”。其后裔迁居高兴等乡。

3、文公十二世孙明亮公於明永乐年间从福建武平县赤岗迁居会昌湘乡石螺空开基立业,传至十世(景升八世)永年公(字万春)于清康熙24年(1685)又迁入崇贤朱屋坝,已传承12也现有450人,其子道通、道昌、道盛三房建有“万春堂”宗祠。

二、柏公之子朱洁公裔孙:

朱柏公次子洁公因“宦游瑞金卜居北关外”而开基,其子均郎、均昭两公商孙贵赫一方,传至廿四世天期公清康熙年间迁居富坑,友贵公迁古龙岗黄坑,子孙分居石浒村等地,已传12代。

还有多支开基祖,因情况不详从略。(编辑部注:请参阅泰和县朱氏一节)

全县朱氏历代政治文化概况, 清代以前:五品官3人,六品官3人,七品官5人,八品官6人,九品官7人,其他官职15人,秀才(庠生)76人,举人4人,进士8人,贡生26人。 民国时期:部级1人,厅(师)级2人,高级职称3人,大学生12人,研究生2人,留学生2人,高中、中专生26人。

会昌县朱氏

会昌县朱姓人口2004年为10040多人(男性超5000人),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35个自然村。共有30多个始迁祖,除少数远祖待考外,都是朱熹文公裔孙。他们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分别从福建武平、宁化,广东梅州、兴宁五华蕉岭大埔丰顺和本省安远丰城兴国信丰、瑞金、玉山等县市迁入本县各村开基立业。其中有:

1、开基最早,人口最多的筠门岭芙蓉村的“达德堂”子达公房系:

明宣德八年,会昌长河洞盗匪作乱。皇上接受谏言,下令陈勉将军统兵征剿。仕敏公之子子达公(文公11世孙)应诏入伍,剿匪有功。平息匪祸后,封子达公为千户都尉。因子达公剿匪中曾途经门岭芙蓉寨,见其美丽富绕,故被封尝。于是子达公从原籍闽汀武邑,即今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大阳桥中村,于明宣德元年(1426)迁居本县筠门岭镇芙蓉村,肇基“达德堂”。

兴旺发达后,子达公四世孙(即文公十五世)积善公分居水东坑;六世孙仕英公分居老门岭,仕祺公分居鸭公寨;七世孙瑞文公和君弼公又从水东坑迁居坝笃;十一世孙杨清、孔光公从芙蓉分居视背;十世孙旭晃公从水东坑分居倒水湾;十三世孙蔚起公从芙蓉寨分居兰岭乡下阳村。还有视背孔光公又外迁于都县梓山村竹山下;十世孙清涛公和十三世孙宾禄公从芙蓉寨迁往四川。该支已传承22代,现有人口4200多人,其后裔散居广东、北京、上海、南昌和西安等地。

2、开基筠门岭石螺堂老寨甲的明亮公房系:

原籍福建武平县赤岗的日臬公之子。明亮公(文公十二世孙),于明永乐年间迁入石螺堂开基。其二世景升公分居半迳;五世汉韬公分居赤水坑,汉岳公分居竹村,汉饷公分居庄口乡白沙村珠高堀,汉烈公分居长岭乡大坊;四世朱绫公分居乾莹;十世永里公分居珠兰乡西坑。还有二世景荣公外迁寻乌县竹园头,十世永年公外迁兴国县崇贤乡。该支已传23代,本县现有人口近3000人。

3、开基长岭乡黄陂村的本诰、本谅公房系:

原籍福建武平县赤岗,先迁江西寻乌县竹园头开基,其后文公十三世孙本诰公、本谅公于1657年再迁至长岭乡黄陂村开基。已传16代,人口200余人。其四世孙日良公、日温公和五世学山、茂山、华山三公外迁四川重庆兹县。

4、开基筠门岭老门岭再迁胡塅的寿政公房系:

文公13世孙寿政公从福建武平县迁入会昌开基已300多年,已传16代,人口100来人。

5、开基长岭乡禾仓坑的仁锦公房系:

文公14世孙成莪公之子仁锦公从福建武平背背寨迁居至今210多年,已传承11代,人口200来人。其子鼎福公外迁广东五华百多年。

6、开基周田镇司背村的玉成公房系:

四百多年前,文公14世明泰公之子玉成公,从福建武平县万安乡先迁江苏顺天府(南京)竹排楼,再迁入周田司背开基,已传22代,现有人口超500人。后裔散居门岭、县城,还外迁赣州和星子县等地。

7、原籍福建武平万安乡的柏林公之子建忠公(文公17世孙),迁居周田镇长江村崇鼓石开基30。多年,已传15代,人口80来人。

8、日清公祖籍赣县韩坊乡,先迁凤凰崇乡再迁庄口乡塘面开基,已200多年传承10代,人口200余人。

9、开基文武坝镇古坊村的文公15世孙贤福公,从福建武平东留乡迁入本地已200多年,传承13代,人口仅30来人。

10、还有其他各公:

元益公,远祖永奇,原籍广东梅州市摺田石壁宫,于清嘉庆10年(1806)迁居筠门岭竹子坝开基200年,已传8代。永龙公五百多年前迁居长岭乡南木村上阳城,已传23代。现住石水乡罗家標200多年的昌进公房,已传11代。现住文武坝丰村杉背珑的远宗公房迁入至今有四百多年,已传22代。现住麻州镇墩下村的永发公房,二百多年来已传9代。原籍福建宁化县安远乡官郎公裔孙志奇和志朝公迁居西江镇坝子村已传17代,现有人口400多人。原籍信丰迁安远再迁小密乡莲塘村鸡公山的子文公,已传14代。原籍兴国县的开典公迁居西江镇石迳村富坝城,已传7代。

全县朱氏历代政治文化情况是: 明清时期:五品3人,七品2人,九品5人。秀才63人,举人7人,贡生12人,国学生149人。民国时期:县处级5人,科局级9人,大学生9人,中专高中生29人,中级职称3人。

寻乌县朱氏

现居住在寻乌县水源乡竹源头朱氏,系基祖景辉公父辈通泰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由赣州府安远县东乡(水源堡竹园头,又叫石鸡堡)迁移到此定居。家谱手抄本中说:“二世祖景辉进士出身,配钟、赖氏,生六子:洪鑑、洪耀、洪质、洪宽、洪皓、洪明,在天下平明之治,来运昌盛。诏诏庶民立基,惟景辉公夫妇启土,克笃前烈,辟草开荒,立基创世,抨草为标……此丕祖基绪于尔后嗣,须当念前头之因,免至失祖宗之根本,后之嗣孙其亦谅余五立根而鉴,余之声见也夫”。至公元2002年合修族谱,在修人口1100人。至五世祖本诰、本谅又徙迁会昌县湘乡大坊瓦寨排、黄陂创业立基、并在黄陂合建了宗祠在修人口800多人,合共人口1900多人。后世子孙二十一世。

景忠公子宥德领宗亲,从安远县东乡水源堡刘坊围背移家到本乡水东,大湖墩开基立业,后世子孙徙迁三标乡粘林定居,现有人口1350多人。

另一支景荣公后裔从会昌县湘乡雁门堡石螺坌老寨,徙迁到创此和本县澄江镇排晓、赖地定居立业,现在人口370多人。

以上三公后世子孙合共人口3610多人。

历代政治、文化情况:明清时期有进士1人,登士郎2人,新中国成立后至现在有省劳模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科(局)级干部3人、大学生6人,中专、高中生8人。

石城县朱氏

石城县朱氏在七世起后陆续迁入,均为客家人。虽为不同派系,但都属沛国郡。其主要一支是念二郞:唐开元时(713—741)迁入石城耸岗,生四子:长子属于洛口,次子外迁于都,季子徙会昌县,四子仍居耸岗,后裔也有迁虔化兔子寨居住。洛口的长房之子进雅公之四孙兴四公,生振林、振兴、振从、振东、振南五个儿子;长子振林传四承事邦直(桂林县令)天顺,居上乡坑朱家坑,后裔分布居于长松乡田口朱家围和县城西关外等处;次子振兴仍居洛口,为洛占鼻祖;四子振东徙广昌清塘;五子振南后裔广布上益坑、琴溪、朱家、姑溪等地子嗣繁茂。还有远迁广东长乐以及本省瑞金、于都、长汀等县定居繁衍。

大由街及下伊等朱氏,是从江西省瑞金壬田、叶坪朱坊迁入的裔孙。

1993年(癸酉岁)宁石朱氏组织了联修家谱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88.com/1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