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斋是啥意思(斋的意思和什么有关)

斋斋是啥意思(斋的意思和什么有关)

编者按

本文选自钱穆先生《中国思想史》。特此摘录,以飨读者。

上述清代思想的三个代表人,王船山、颜习斋、戴东原,他们都有一共同倾向,卽由宋明返先秦,因此连带有一共同态度,卽推重古经典。

东原同时有实斋,却对此态度持异议,他自承是阳明良知学传统,主张以史学精神来替代经学。他说:

道之大原出于天,指处天即指自然。天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此处之道,则专指人文本位者而言。三人居室而道形,犹未着也。

「三人居室」卽是社会之雏型。人有什伍而至百千,一室所不能容,部别班分而道着。仁义忠孝之名,刑政礼乐之制,皆其不得已而后起者。

故道者,非圣人智力之所能为,皆其事势自然,渐形渐着,不得已而出之,故曰天也。(《文史通义原道上)

道有自然,圣人有不得不然。道无所为而自然,圣人有所见而不得不然也。众人无所见,则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卽道也。

圣人求道,卽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圣人所借以见道也。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文史通义》原道上)

故自古圣人,其圣虽同,而其所以为圣不必尽同,时会使然也。(《文史通义》原道上)

实斋此处指出道原于人类社会之不得不然,而圣人求道,乃卽学于众人,而知得此不得不然者。时代变,社会变,则此不得不然之道亦随而变。故曰:

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文史通义》原道下)

彼舍天下事物人伦日用,而守六籍以言道,则固不可与言道矣。(《文史通义》原道中)

言道然,言理亦然。故曰:

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文史通义》经解中)

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文史通义》易教上)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吾不得而知之。(《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经学求之圣人,求之古,史学求之人事,求之今。此亦思想态度上一大争辨。实斋说:

学者昧于知时,动矜博古,譬如考西陵之蚕桑,讲神农之树艺,以谓可御饥寒而不须衣食也。(《文史通义》史释)

故实斋谓:

古人以学着于书,后世即书以为学。(《文史通义》与林秀才)

古今以来,合之为文质损益,分之为学业事功文章性命。当其始也,但有见于当然,而为其所不得不为,浑然无定名也。

其分条别类,而名文名质,名为学业事功文章性命而不可合并者,皆因偏救弊,有所举而诏示于人,不得已而强为之名,定趋向尔。

后人不察其故,徇于其名,以谓是可以自命其流品,而纷纷有入主出奴之势焉。汉学宋学之交讥,训诂辞章之互诋,德性学问之纷争,是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文史通义》天喻)

若从本原处看,则一切学术思想,皆为救世,皆是道之一偏,皆可相通。若不从本原处看,则同是学圣人,同是治经典,仍可有汉、宋门户,有「道问学」与「尊德性」之辨。故实斋说:

为所当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者,皆道也。学术无有大小,皆期于道。学术当然,皆下学之器也。中有所以然者,皆上达之道也。器拘于迹而不能相通,惟道无所不通。(《与朱沧湄中翰论学书》)

但实斋当时,正是博古尊经,干、嘉考据学极盛的时代。东原之受推崇,也在其考据,不在其思想。实斋把史学替代经学的意见,更不能为时代所接受。

实斋史学,也只可说及身而止,依然没有传人。故清代纵出了几个思想家,但始终形不成风气,创辟不出一条路线。这是政治压力使然。

许他们大家走的一条路,只是古经典之考据与训诂。中国史上思想的长时期沉郁,除却元代,再没有与清相比的了。

欢迎关注“读钱穆”微信公众号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88.com/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