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长城作文500字,中国文化遗产长城作文500字五年级

予向闻太行深山之古长城,其沿太行之脊自西南而东北绵延几近千里,心久慕之,未曾登临。辛丑三月廿三日,恰逢“五一”假期,与老友相邀,乃驾车赴山中探寻古长城遗址

出城后即由荣乌高速西行,途中北望狼牙山,群峰鹤立,势抜众山;西越黄土岭,此乃浴血烽火之抗战时期日酋阿部规秀殒命授首之地也。

陆续穿营儿岭诸隧道后于涞源东转涞涞线而东北行驶,而后再上G108行驶约16公里抵达乌龙沟,纵目西望,山峦之上,烽台矗立;颓垣残墙,清晰了然。然时值春季防火封山禁止登临,咫尺之遥,难以企及。迟疑间有乡民指点,可往唐子沟攀爬。予等即刻驱车稍做回返,转而驶离G108线西北方向入山,沿途临溪阻山,縈纡而进,行逾十数里,近午时抵唐子沟村口。仰望山巅,古长城历历在目。

予等逾岭下之水口,循沿溪之山路步至山阴寻路攀援。跨山溪,溪水潺潺,清冽湛澈,溪中碛石杂错。

山势陡峭,脚下实无路,乃于榛莽杂树间,但寻往者杂踏之九曲羊肠等顿而上。既戾山巅,俯渊窺高,极目放览,危峦叠嶂,苍山微茫。只见远近峰岭之上烽燧、墩台威然而立,古长城逶迤蜿蜒,气势壮阔。

予三人先达乌字第54号峰台,其拱顶一角塌漏,地面、墙体、门口及望孔均有圮损,上部之堞墙荡然无存。再至第52、53、55号台,皆与54号状貌相类矣。53号与54号台间有一天然巨石,其体量状貌与左近当之墩台相当。

长城之关口约一百余座,保定境内则有紫荆、倒马、龙泉诸关,紫荆关尤为著名。“乌字”即为乌龙沟口所辖烽台之编号。乌龙沟北接蔚县界,当属紫荆关所辖矣。

夫长城,乃军事防御工事也,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之侵掠。周始有修筑,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亦予修缮连接。“秦筑长城,汉起塞垣。”(《后汉书.乌桓传》)。迨清朝两千余年间各朝历代具有修筑,今遍及京津冀晋辽蒙甘等十五省、市,延袤逾万里,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矣。

谓之长城始于秦,初谓之堑、塞,明代谓边墙、边垣。如今太行山中之为明长城,亦称“内边墙”。《畿辅通志》云:“边墙在直省者有二,其自山西大同府偏关,其至宣化府北界,折而东南,至顺天府怀柔县止,只为外边。其自偏关南起,东至广昌县,折而东北,亘宣化府南界,环顺天府北界,东至山海关,又自广昌县折而西南,至正定府井陉县止,此为内边。外边创于燕,元魏继之。内边创于赵,北齐继之。”今涞源即古之广昌,为易州辖县。古之易州“控据西山,指顾朔代”。实“宣大之咽喉,畿辅之保障”。其境内之长城以紫荆关为中心,拱卫京师。

而今古长城多已塌圮,惟墩台、烽燧多尚存,基址多遍布断石残砖。其犹如齿龁头童,风烛残年之耄耋之人,然万里长城之生命未息,风骨犹存,仍以顽强之精神,恢宏之气势,屹立昭彰于世。

点击在线QQ图片20220619.jpg天赐佳名起名网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88.com/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