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的含义(仁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仁是孔子学说中最为重要的观念。我们先来看看各位国学大师对仁的理解。

其中,以阮元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所谓仁,以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人偶而尽其礼义忠恕等事之谓也。仁需有事始表现,始谓之仁。

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仁主要具有以下的特质:

一是,一个人不能成为仁。必须超过两人,方有仁的可能,即仁是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态度;

二是,非行为表示不成仁。就是说仁是人的具体的行为,需通过行为才能表达出仁;

三是,仁不就是心。他们把仁与心灵并不对等起来,认为仁与心不是同一物。

以蔡孑民和胡适为代表的另一方持另一种观点,蔡先生说仁就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胡适也持类似看法,认为成人即是尽人道,完成人格即是仁。这样的说法当然无可非议,但是总觉得这是将孔子原初的那种生动活泼的仁变为了较为空洞与抽象的名词了。

仁 的含义(仁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梁漱溟先生如何理解仁

梁漱溟先生对于仁的理解是渐次深入的,他先究其本源,认为所谓仁就是慈爱之义,由此作为一个极浅的开端,再逐步深入。

首先,仁含有柔嫩且真挚之情,表现为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其次,仁又有情厚之表现。所以梁漱溟先生认为,仁是一种柔嫩笃厚之情,是由我们所固有的生命发出来的。也就是说,仁指的是人原初的心。

何为原初的心

要讲人心,我们先得分辨出人心与兽心的区别。

动物过的是一种本能的生活,无意识的生活。人的生活就比较特殊,不但是有意识在里面作主张,还有无意识在里面作主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首先,人有智慧,可以凭借智慧达到一定的自由活动;其次,人能利用语言文字与记忆,这使得人类的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再次,人能制造与使用工具。

所以,只有对人才有道德可言,对禽兽则无道德一说。人因为能自由活动,所以人心极其灵活,灵活之心是仁的基础。而通常所说的麻木不仁,即指心灵变得不灵活,而显得麻木了。

人心的灵活又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指的是人的本能,通过直觉所反映出来的灵活;另一层指的是理智的回省,这可以形成许多概念性的东西。前者是先天的,后者为后天的。

梁漱溟先生认为,孔子所谓的仁,是以先天的直觉的灵活作根本,以后天理智的回省作工夫。

还有一个概念要说明一下,即无所为而为。我们知道,老虎饿了就要捕食,这个情是由它的本能发生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有所为而为的情。但人见到动物流血,此时发生的一种不忍心之情,这种情就属于是一种无所为而为的了,这不是本能,并不与人的生命相关,是由有所为而为的路子上解脱出来而成为无所为而为,它并没有明确的意思,所表露出对他人的情也不是有所预备而做出的。

仁 的含义(仁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心与非心的区别。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心是关于我们生活的总机关,结合了集中与外发两个功能。广义上的心,应当是由情志两方面共同组成。知就是人的理智与感觉,属于人心的工具与手段,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需要。因此,它并非是人心的主宰。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中,说:人类行为的源泉有两面,一是欲望,一是冲动。一切学问事业都建筑在欲望上面,而真正的根本点又并不是在具体明了的有意识的欲望上,而在于本能的冲动。

由罗素的观点也可以佐证,即主宰人心的并不在知这方面,而应在情志这方面的心。

以上,我们了解了主宰人心的不能是作为工具与手段的理智与感觉。因为作生活主宰的,是一种无意识,不自觉的东西,且是根本上的。但是,知与情也有互相消长的状况,情伴知起,知同情生。与知伴随的情,可以成为欲望。但欲望却不是真正主宰人心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让欲望主宰了人心,那其实是人心被扰乱的一种表现。

那么本能是否是主宰人心的那个东西呢?本能也就是人求生的工具,工具不能做主宰,只有使用工具的才是主宰,因此,本能也不能主宰人心。本能冲动虽是行为生活的源泉,然而也是非心

由以上可知,那些用人的本能(生存与繁衍)广泛地去解释说一切行为皆出于此,是不准确的。的确,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行为与人的本能相关,但人还存在一种梁漱溟先生称之为真心的东西,这个真心才是真正主宰人心的。所以,讲仁的原初意思是慈爱之意,这个慈爱就是出于真心,并不是出于本能的。

仁 的含义(仁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88.com/3517.html